“卫星通信的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自通信工程2017级1班的余宏艳正在向台下的9位教师和32位同班同学阐述她所在小组的研讨观点。这是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电信学院)新生“智慧教室研讨式专业教育课”上发生的一幕。
入学的专业教育一向是新生开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让新生对专业“一见倾心”?我校电信学院针对往年新生专业课上出现的专业术语多、英文缩写多等导致的信息传递效率偏低、新生普遍迷茫等问题推出了“研讨式专业教育课”。
本次“研讨式专业教育课”充分利用学校最新落成的智慧教室,大胆采用“翻转课堂”形式重构新生专业教育课内容。电信学院组织教学力量设计了多主题并行的研讨式专业教育课堂,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精选了“无线通信”“智能物联”“互联网络”“卫星通信”“微波天线”和“通信信号”六个专题。电信学院学科带头人朱培栋教授主动承担“智能物联”主题的讨论任务。
研讨课采用小班授课形式,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冯璐在简要介绍通信工程教学、科研和就业概况后,电信学院17级新生进行分组讨论。期间,专业教师穿插关键概念的讲解,引导研讨思路,进行现场答疑。
电信学院这一创新举动不仅让新生对专业有了直观了解,更能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
研讨课后,电信学院新生纷纷表示收获不小,感觉不错。通信1701班余宏艳同学表示:“自己从小就觉得卫星通信晦涩难懂,所以入学时便对通信工程这一专业畏惧三分,但是通过研讨课发现这一专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从而极大减轻了心理负担。”
编辑:肖燕芳
审核:石学兰 谷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