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户外广场,一场由大学生和村民编排合演的“文艺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乡亲,越聚越多的村民为朝气蓬勃的音乐和舞蹈表演送上了一阵高过一阵的喝彩。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音乐学院继去年暑期对路口社区开展文艺帮扶之后,今年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继续助力路口镇文化建设。在8月的骄阳中,实践团队一行15人在辅导员张腾老师带领下来到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驻扎。在十多天的时间里,队员们为当地做了大量文化帮扶工作。作为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团积极协助当地村民筹备并举办了“方塘圆韵”文艺晚会。同学们发挥自身所长,一边指导村民进行节目编排,一边精心准备了合唱、水鼓舞、花鼓戏、健美操、歌伴舞等多种形式的节目。除了排演节目,实践团每天安排固定时间为村镇少年儿童进行音乐艺术教学,弹琴、识谱、唱歌、教授舞蹈动作,队员们在教学中与小朋友们亲密互动,并不定期播放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电影,对孩子们进行音乐、艺术、文化的熏陶。跟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学习,成了村里孩子们每天最盼望的事情。
进行文化调研也是本次下乡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受路口镇政府的委托,实践团冒着酷暑走访了路口镇多位村民,详细记录、整理了当地特色“麻林桥豆腐”的发展历史,为镇政府正在进行的“麻林桥豆腐”申报“非遗”项目做了大量的实地采访和案头工作。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点事情,队员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排演节目、义务支教、文化调研……实践团队员纷纷表示,这样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能让自己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自身能力和素质也能在帮扶活动中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社会实践团队的工作得到了路口镇及荆华村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他们一致认为,学校与地方合作开展的乡村艺术帮扶活动既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质,有效推进了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校地双赢的良好合作。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音乐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美丽乡村荆华村‘方塘圆韵’文艺秀”晚会上与当地村民党员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晚会上,实践团与村民联合表演歌伴舞节目
实践团为荆华村的孩子们义务支教
实践团队员们在团支书张腾老师的带领下做路口镇传统文化的走访调研
全体实践团员与观看晚会的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编辑:肖燕芳
审核:陈滨滨 谷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