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9月29日讯(通讯员 肖燕芳)金秋9月,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传来捷报,在前不久结束的湖南省第12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该基地派出的6个参赛团队喜获丰收,包括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
“得益于‘一小一微,双导抱团’,我们才能在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这样高水平院校参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应用组一等奖得主、13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李缮君回顾自己进入创新基地这两年的学习历程,由衷感叹。何谓“一小一微,双导抱团”?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潘怡老师释疑:“小,是指3-5人的小团队;微,则指立足学习生活实践,但又瞄准本学科发展某一点领先技术的微创新;双导抱团是参与创新团队的指导老师和聘请具备一定开发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团队科研活动的导生,师生抱团形成梯队,参与科研创新。”
导师大家都明白,可是何谓“导生”呢?潘老师还记得,几年前在某个教学座谈会上,自己提出在学校还没有硕士点时,能否聘请高年级本科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科研助理导师的想法,当时被与会专家给否定了。大家都觉得,本科生来担任科研助理导师不太靠谱。可是,随着创新基地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师少生多”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是控制基地规模,让它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平台,还是广纳贤士,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思维和实践空间?反复思考后,秉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理念,“导师+导生”的模式重新被提起,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这种模式下,导师主要对项目进行指导,定期召开并组织讨论会,了解项目进展,对碰到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供解决思路。团队学生按照“项目指导+项目组长+项目成员”的路线,被分成不同的级别,项目指导也即该项目的“导生”,则主要从高年级学生中聘请,他们的开发能力一般都要高于普通团队学生,负责填补导师工作中因时间不足产生的空缺,为团队成员提供包括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等技术技能方面具体的指导。
通过双导模式,基地形成了“基地团队-导师团队-学生团队”的育人链,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研究灵感;“导生”则获得了不少项目管理经验,提高了团队沟通及协调能力;参与学生受益更大,成长更迅速。从创新基地走出的学生,有的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有的进入了腾讯、阿里这样的一流IT企业,形成了导师、“导生”、参与学生三者共赢的局面。
网址:http://news. 163. com/16/0929/12/C24M96TU00014AEE.html 通讯员:肖燕芳 201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