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上岸”的学子。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聂云志 苏芊玥 长沙报道
“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上下真功夫,才能真正出实效,见成果。”近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落下帷幕,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电信学院”)接连传来喜讯,48名同学成功“上岸”,其中不乏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获得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创新设计竞赛(创意赛)一等奖的“厕”出健康团队三人全体上岸,队长杨阳坤被西北大学录取,队员姜依佳、杨可分别被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录取。
“大学四年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协作完成物联网应用比赛项目的那段日子。” 杨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大一时刚踏入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我就面临着挂科的压力,非常迷茫失措,但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室友杨阳坤的‘鞭策’,让我慢慢调整心态,找到自身兴趣,逐渐步入正轨。”到大三时,杨可在学习上已经渐入佳境,最后成功在大四实现了逆袭。
杨可逆袭经历的背后,离不开电信学院实施的新工科育人体系与教师的悉心指导,团队的齐心努力。
四年前,杨阳坤、姜依佳、杨可与所有2019级新生一样,怀揣着对大学的希冀,来到了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电信学院。初入校园,他们便积极与专业老师、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在此期间了解了学院的各项竞赛,并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竞赛方面做出一番成绩。升至大二,他们三个达成共识、一拍即合,决定在副院长苏钢和冯璐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的机会,设计一个通过检测尿液提供健康预警的智能马桶,他们把作品命名为《‘厕’出健康》。
“不认识元器件”“模拟电路不知道如何实现”“stm32如何实现数据采集”……比赛初期他们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专业基础不牢固,知识匮乏,对实验室不熟悉,实践能力较差让他们很难推进项目进度。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在休整后重新出发。“时间不等我们,那我们就自己主动去追时间。”队里的“大哥大”杨阳坤鼓励队友开展自主学习,从那时起三人就结成了学习“搭子”。踏着晨光出发去图书馆,踩着门禁时间回到寝室;整日泡在书海里,热火朝天地讨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面对难题,他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师请教,冯璐老师调侃:“我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他们踩平了。”在经历了多次的尝试与长时间的打磨后,“厕”出健康团队的作品荣获了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创新设计竞赛(创意赛)一等奖,获得现场评委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电信学院依靠学科优势,搭建各种实验平台,广泛筹措资源,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及创新类竞赛,并为实践教学工作配备专业师资,开设专业辅导课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赛条件。“我们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竞赛作为师生“实战练兵”的平台,让学生在赛事中锤炼真本事。”副院长苏钢介绍电信学院的一系列的举措。
将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之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是电信学院全体老师的育人共识。今年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考研“上岸”率高达22%,位居全校前列,成功背后离不开培养此专业学生的北斗实验室。“在北斗实验室学习期间,我对北斗卫星导航产生了兴趣。同时,在老师教导下,学到了严谨细致的工作学习态度,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团结协作,这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上中国民航大学的赵朝玉说。
在学校明确“一体两翼”办学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目标后,电信学院也打造出“新工科”人才培养路线,即思政先行和素质全面发展(新理念)、全面更新课程与实践内容(新内容)、构建多层次工程训练体系(新体系)、赛课创融合培养工程能力(新模式)、对标工程认证的质量保障(新质量),还提出了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提升技能、创新激发潜能、创业成就梦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路径。这一套有效的“组合拳”下来,电信学院涌现出了湖南省创业典型人物张传阳等一大批适应新时代浪潮的学生。
来源:红网时刻
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49/96/12620339.html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徐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