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一名在读大三学生,在青春时尚的校园里,我学习最前沿的新知,也体会最朴实的真情和最坚定的力量。这份真情和力量,是公益带给我的。
说起来,公益已伴随我走过了18个春夏秋冬。从西藏高原到山野乡村,因为公益,那些也许永远不可能相遇的人们——孩童、少年、老人,一一走进我的人生。他们的辛酸与沧桑让我心疼,他们的淳朴与善良让我心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今的我,将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公益的滋养中,我获得无穷的力量。玫瑰盛开,芳香自来……
因为西藏儿童,公益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5岁那年,母亲牵着我的小手,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从湖南来到西藏,探望在边防部队服役的父亲。当时,父亲要去部队援建的“八一”小学开展共建活动,我又笑又跳,开心地跟着父亲一同前往。
小小的我,第一次见到了西藏高原的小学和孩子。学校仅仅开设有一至三年级的课程,寥寥20余名学生不分年级,全部在一个教室集中上课。那些孩子们脸上带着高原红,眼睛黑溜溜地望着我。那天母亲购置了一些笔记本、文具盒等学习物品,让我送给这些藏族小伙伴。孩子们拿着文具,怯生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笑了,我也笑了。我第一次体会到“给予他人”的快乐,那种像鸟儿歌唱般的快乐。“公益”的种子由此在我心中埋下。
中小学阶段,由于母亲工作的机缘,我参加国际项目“儿童幸福家园”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表演节目;在寒暑假,参加爱我家园、感恩父母、结对关爱孤残儿童和老人等互助帮扶活动;我还跟随非遗传承老师,深入贫困山区,参加“手工技艺进乡村系列扶贫活动”;也曾远赴新疆参加“情系葡萄沟,助学吐鲁番”湖南-吐鲁番亲子善行之旅等公益活动,面对面为留守儿童捐款。新冠疫情的那几年,我参加了湖南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心系洪灾 守护三湘”、武汉市慈善总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等公益募捐及湖南省红十字会的义务献血活动。每年的99公益日,我都会尽绵薄之力……渐渐地,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了我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2022年寒假,在同样热爱公益的欧伯伯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长沙天心区一对双胞胎脑瘫儿童。春节前夕,我用零花钱买了一大袋食品以及生活用品,敲开了他们家的门。看到我,兄弟俩非常开心。特别是哥哥,发现食品中有他最喜欢喝的牛奶,眼里都是快乐的光。
孩子的妈妈介绍,家里收入全靠孩子爸爸打工所得,为了生计,爸爸常年在外打拼。她主要在家照看孩子。哥哥已经做过开颅手术,如果效果理想,等到他18岁时,再次进行手术,以便康复治疗。
脑瘫孩子的康复过程充满了艰辛,需要巨大的耐心。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简单动作,脑瘫孩子都要反复练习。因为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畸形等,脑瘫孩子在康复时会感到疼痛或不适。他们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才能坚持下去。这兄弟俩活得很勇敢。我鼓励他们坚持训练,早日康复。我也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伙伴们能参与到公益队伍中来,帮一把那些艰难前行的孩子。
(鼓励脑瘫兄弟,把爱心带给困境儿童)
2018年以来,我结对帮扶邵阳的谭爷爷。谭爷爷家住洞口县毓兰镇新江村,老伴早已离世,只留下两儿一女,女儿已嫁到外地,两个儿子均因家庭贫困未成家,其中小儿子是个残疾人,只能靠代步车出行。
谭爷爷住在陈旧的砖木平房里,家里只有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和农具。爷爷快90岁了,一个人砍柴、种地、养鸡,还要照顾50岁意外致残的小儿子。尽管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这位消瘦的老人肩上,但慈眉目善的爷爷总是笑脸迎人,从不哀声叹气,更不怨天尤人。谭爷爷的勤劳、善良、坚韧和乐观,令人肃然起敬!
我经常在节假日去看望谭爷爷,至今已陪伴谭爷爷6个年头,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帮扶困境老人,把温暖传递到边远乡村)
2023年暑期,通过母亲的牵线,我又结对帮扶了慈利县阳和乡双坪村一位92岁的老奶奶,她儿子已病逝,儿媳也离家出走了,目前还独自抚养着16岁的孙女王健(儿子的养女)。得知情况后,我通过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下设的生日基金,每年从自己的压岁金中拿出3600元作为王健的助学金。今年寒假,我约上岳阳市第14中学高二学生方梓洋,一同前往双坪村看望奶奶和王健妹妹,送去礼物和慰问金,鼓励王健妹妹认真读书,考上心仪大学,自立自强,将来可以照顾奶奶。
从一名稚气的孩童成长为一名新时代女大学生,在公益陪伴的这18年里,我学会了感恩与珍惜,懂得了如何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我逐渐领悟到,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源于精神的丰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践行公益精神,用我微薄的力量去传递温暖与希望,彰显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公益精神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文: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马栏山新媒体学院2021级学生 朱蓉宸)
来源:中国妇女 2024.04.28
链接:http://www.womenofchina.com/2024/0428/13754.html